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湖北要“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要“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12月18日,第九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有关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和体制机制。
武汉都市圈具备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的优势
“武汉都市圈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地位是长期发展历史形成的产物,武汉都市圈在枢纽区位、实力能级、科创产业等方面具备成为中心的优势条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研讨会上作主旨报告时表示。
陈耀说,发挥好武汉都市圈的中心作用,关键是提升四大能力,即战略方向引领、科技创新策源的引领力,吸引优质要素资源、高端产业的集聚力,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产供链的外延的辐射力,跨省区的协商、协调、牵头等方面的组织力,通过强化“四力”把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乃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2023年武汉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城市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对周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武汉市委有关负责人在致辞时介绍,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中部地区唯一超大城市,着力将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建立健全长江中游城市群上下联通的工作机制
陈耀认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联动,要在政策引导、市场驱动、设施互联、科创协同、生态共保、产供链融合、利益共享等多个领域构建动力机制,从而构成动力机制系统。
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李春洋表示,应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区)上升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构建由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共同形成的东西互济、南北链接的新发展格局。
“具体建议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出台《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区)建设规划纲要》,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区)上下联通的工作机制。”李春洋说。
“国家应支持武汉新城建设,将武汉新城上升为国家新区,弥补湖北在国家级新区的空白。”李春洋说,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打造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其中横跨武汉、鄂州两市的武汉新城是重中之重。
李春洋还建议,引导战略科技力量多中心布局,争取在长江中游地区布局更多大科学装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重点支持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武汉科技创新中心能级,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纳入日程
“长江中游三省(湖北、湖南、江西)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2021年9月组建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城市融合、区域协同,资源高效整合。未来,三省将共同推进工商质检、社会信用、医疗急救、劳动就业、教育科技和金融资本等领域跨区域合作。”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主旨报告中透露,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纳入日程,省会城市还联合打造长江中游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节点数已达数万家。
秦尊文介绍,在三省辖区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预告登记、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五大类13项业务纳入首批联办事项,通过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开展不动产登记业务异地协同办理、不动产电子证照跨区域共享与互认,实现“跨域通办”。
秦尊文建议,要继续强化三省省会城市引领功能。全面提升武汉、长沙、南昌在先进制造研发、科技创新驱动、全球贸易服务、文化和商业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功能,高标准建设湘江新区、赣江新区,增强省会综合竞争力。
湖南省委党校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张旺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面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张旺表示,要以武汉、长沙、合肥、南昌为中心城市,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和协同创新,促进城市间优势互补、合理分工,推进产业相互配套成链发展。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布局优势产业共性研发与转化平台。重点依托武汉、长株潭、合肥、南昌四大都市圈产业带和同城化示范区传递中心城市辐射效应,搭建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培育跨区域产业集群。
安徽省安策智库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吴建飞在研讨会上探讨并分享了合肥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建设路径。他认为,合肥新型研发机构以灵活的运行机制,有效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资源,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产出科技成果、赋能产业发展、汇聚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合肥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经验表明,新型研发机构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牛鼻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多元化收入、实现自我造血为保障,才能有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南昌市社科院院长戴庆锋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背景下城乡融合的机遇。他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可能是单独的几大中心城市的简单联结,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支撑,以中小型城市为内容和框架,以城乡融合区域为腹地的有机体系构成和统筹发展战略。在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中部地区的城乡融合,最大的优势在于这片区域处于全国的心脏地带,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可以利用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等机遇,加大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城乡融合。
文章搜索